Myth & Game
聊聊北歐神話與遊戲設定的關係



(一)世界的構成
  其實這個遊戲劇情雖然是參考了《尼貝龍根的指環》的劇情,不過整個世界的架構與一些細部設定還是有對應到原本的北歐神話世界的。像是《Edda》中說環繞著世界樹而生的世界一共有九個,它們分別是:

  1. 亞斯神國
  2. 華納神國
  3. 光妖精之國
  4. 火國
  5. 人界(中土)
  6. 巨人國
  7. 霧鄉(死國)
  8. 暗妖精與矮人之國
  9. 極北的世界

  而遊戲中的幾個勢力中:

1. 火國沃肯嫩對應到火國
ボルケネルン/Volkenon,語源很明顯是volcano
2. 死國哀地非亞對應到霧鄉(死國)這兩個是很明顯的
エンデルフィア/Endelphia,end + delphic(混沌的盡頭)?
3. 妖精國度林格佛德應該是對應到光妖精之國也算明顯
リングフォールド/Ringford(環狀淺灘?)不過這個詞要溯源就得往凱爾特文化去找了。跟史前巨石文化有關。英法等地一些環狀巨石遺跡常被當地居民認為是妖精出沒的地方,在民間傳承中,妖精也有不少習慣與環(ring)有關,如「陷人圈」(gallitraps)等等
4. 冬號角山可以對應到極北的世界
ウィンターホルン山/Winterhorn Ridge,號角是北歐神話常見佩件,諸神的黃昏開始時也是由海穆達爾(北歐神話中的人類之祖)吹號角通知諸神。印象中冬天時狂風呼嘯的山容易被取這個名字
5. 拉格納奈沃對應到亞斯神國&人界
ラグナネイブル/Ragnanival,語源很明顯是Ragnarok,再加上有奧丁
6. 泰坦尼亞對應到巨人族&人界
タイタニア/Titania,語源很明顯是Titan,泰坦是希臘神話中的巨人族名
7. 華倫泰對應到華納神國&人界
原文分別為バレンタイン/Valentine與ウァンル/vanir,至少開頭一樣(:p)…另華納神國與亞斯神國後來合併,等於名存實亡
  至於暗妖精與矮人之國在遊戲中並不存在。因為在遊戲設定中,暗妖精(矮人)經過分裂後,輸的一方向魔王軍投誠,叫黑矮人(ドワーフ/Dwarf),贏的一方服從於妖精女王之下,叫小矮人(リリパット/Lilipat),所以並沒有自己的國家。
Lilipat這個名詞的出處是格列佛遊記中的小人國

(二)女武神抄襲睡美人!?
  噢,這可是個天大的誤會!事實上,沉睡的女武神被英雄吻醒的情節,是在《Edda》中就有的。《睡美人》這個故事出現的時間比《Edda》晚,所以一般認為《Edda》中女武神的故事才是睡美人的原型。另外《Edda》中的女武神是被睡針刺睡的,也是它被認為是《睡美人》原型的原因。在《尼貝龍根的指環》與遊戲中,則是奧丁(德文發音為沃旦)施法使女武神沉眠。

(三)相關設定溯源
  • 諸神的黃昏結束後,新世界的人類之祖:
      這個設定也是屬於《EDDA》的。《EDDA》中是說利弗(リーヴ/Líf,生命)與利弗絲拉西(リーフズラシル/Lífðrasir,自我維特生命者)兩人躲在如寶森林(ホッドミミル/Hoddmimir,被視為寶物者)中躲過焚遍世界的大火,後來生下幾乎遍及全世界的人們。
  • 妖精族在臨死前要交還給天空的真名:
      真名設定本身不屬於北歐神話所有,這部份與北歐神話有關的是真名本身。小妖精女王的真名是世界樹之名,這是遊戲中的一大爆點,就不必多說了。小妖精女王的表哥梅爾文真名是啃食世界樹根的那條黑蛇(龍),也算比較為人所知的,只有前妖精女王艾琺莉雅(エルファリア)的真名フィンブルヴェトル比較難解,這個我並未在《EDDA》找到相同的名詞,不過在《新EDDA》中,倒是找到了一個頗為近似的名詞フィムブルヴェト,意為諸神的黃昏開始前綿延不斷的嚴冬。
  • 是龍?是蟲?
      話說一般在中文的介紹中,都會說《尼貝龍根的指環》中的齊格菲是個屠龍英雄,他屠的那隻龍名叫法夫納(Fafner)。不過後來我看日文書,日文中用來形容法夫納的漢字卻都是大蛇。這曾經令我大惑不解,為什麼不是用竜(ドラゴン)呢?直到後來我注意到原本德文中所用的字眼時,可以說是當場囧rz。因為德文中用的字眼是 wurm ,是滴,就是英文中的 worm 。這氣勢真是一下子縮水縮到變成蟲了啊!不過後來我才知道,其實 worm 在西方傳承中本來就算是龍的一種。只是在北歐傳承中, worm 與 dragon 算是比較壁壘分明的(長蟲型與蜥蜴型),而在凱爾特傳承中, worm 與 dragon 就混用在一起了(長蟲型的也會被叫 dragon )。
      所以遊戲中的四隻龍中,華格納(ワーグナー)與海因戴爾(ハインデル)是蜥蜴型的dragon,彼列(ベリアル)與長大後的烈焚天(レヴァンタン)是蛇型的worm,這兩種造型其實都是合乎西方對「龍」的概念的。
  • 烈焚天原為滅(世界)樹兇器:
      在《Edda》裡面,諸神的黃昏的過程大致是這樣的。首先是海穆達爾(ヘイムダル)吹起角笛、公雞長啼揭起諸神的黃昏序幕。地獄女王豢養的狗在地獄入口咆哮,芬里爾狼掙脫鎖鍊衝出,環繞人界的大蛇暴動(地獄女王、芬里爾狼、大蛇都是洛基之子女),死人之船離岸、洛基開船把帶著滅樹兇器的火國巨人蘇特(スルト)的軍隊載過來。一場大戰,奧丁被芬里爾狼殺害,而奧丁之子又殺了芬里爾狼為父報仇,雷神托爾與環繞人界的大蛇同歸於盡。太陽失色、大地沈入海中、星子從天空落下、火焰直衝雲霄,之後青綠的大地再次從海中浮上。倖存的亞斯諸神聚集在生氣勃勃的光輝原野舊話當年,然後統治一切的強者自天而降,黑色龍蛇從死亡山脈飛起,在翅上戴上亡者後落下消失。
      在這裡要補充的是火國巨人蘇特所拿的滅樹兇器(此樹就是指世界樹)。在《Edda》中,就只有這樣的描述而已。到了成書年代較晚的《新Edda》中,才有交代這個滅樹兇器是一把像太陽般輝煌的寶劍,但仍然未曾提及這把劍的名字。這把劍的名字一直要到更後期的其他傳奇攻事(Saga)中才有交代,說是叫做烈焚天(レーヴァテイン)。結果這個名字在遊戲中就是應用到那條毀滅世界的好長好長一條蟲身上啦。
  • 諸神的命運/諸神的黑暗/諸神的黃昏:
      「拉格納洛克」一字在原本《Edda》的冰島文是ragnarök。原意為「諸神的命運」。ragna(或ragni)在冰島原文中就代表諸神之意。
      後來在《新edda》中,為了強調這命運乃是滅亡的命運,又把ragnarök變成ragnarøkkr。ragnarøkkr日譯為ラグナレック,意為諸神的黑暗(這名詞曾在Final Fantasy VI中出現過)。
      再後來到了華格納的手上,他做了一部歌劇叫《諸神的黃昏》(Dritter Tag Götterdämmerung),這個Götterdämmerung是用德文作過修辭的轉變,也才是諸神的黃昏的意思。
  • 魔法的大鍋(釜):
      這玩意其實在北歐神話中是很少見到的,比較常出現在凱爾特神話的傳奇故事中,連早期的亞瑟王傳說中也可以找到魔法大鍋的蹤影。另外「釜」在中文中是指有腳(可以直接在其下升火)的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