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顛諸王史》的成立
  不過,傑弗瑞的名聲倒也不是光靠《預言》得來的。在一般的認知中,《預言》只不過是成品《不列顛諸王史》的一部份,而《不列顛諸王史》才是他名聲的泉源。這本書完成於一一三五~六年。從書中一開始的獻辭,即可明白看出傑弗瑞在尋求名人的眷顧。他因應政治狀況的變化,寫了三種不同的獻辭。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只寫上格洛斯特的羅勃(Robert of Gloucester)的版本。羅勃在亨利一世死後,馬上倒向瑪蒂爾達一方,但是當王位落入史蒂芬手中後,他又向這位國王宣誓忠誠。傑弗瑞在這個新政治情勢的影響下,把一開始就常常與羅勃來往,同時也是史蒂芬支持者的渥蘭‧比蒙特(Waleran Beaumont)之名加入獻辭中。等羅勃與史蒂芬的關係更加親密後,傑弗瑞又把他的名字移動到第二順位,而原本寫給羅勃的辭句,則原封不動地轉移給史蒂芬,擺在最前面。不過這個史蒂芬與羅勃的組合,應該在一一三八年四月後就消失了。因為在該月,羅勃又回頭向瑪蒂爾達宣誓忠誠了。在這個時候,傑弗瑞說不定曾經再度使用只獻給羅勃一人的獻辭。為什麼會有這個猜測呢?因為如果傑弗瑞不再與羅勃站在同一陣線的話,那麼就應該有只獻給史蒂芬一人的獻辭流傳於世才對。這是傑弗瑞討好當時當政者的行為中,最明確的證據之一。以此類推,可以想像出在這部作品中的實際的歷史部份,也必然用了其他更巧妙的手段來做修飾。

  傑弗瑞的資料來源是什麼?他敘述的史實有多少可信度?他自稱「用不列顛人的語言寫下的古書」是什麼書?最後一個問題的答案,應該可以給予我們最好的解答。傑弗瑞在獻辭中有明白指出,他所採用的原典,也就是記述著從布魯托(Brutus)到卡德瓦拉達(Cadwallader)為止的不列顛諸王歷史的書籍,是由牛津大助祭沃爾達提供的。但是這本書現今已失傳,連渣都沒留下,甚至連這本書到底是哪本書的資料都沒留下。關於這點,相關研究者們幾乎都同意,根據傑弗瑞述說的方式來看,這本書應該在一開始時就不存在。在中世紀的文學作品中,常常有引用根本不存在的原典,為架空作品賦予權威性的手法出現。比方說特洛伊的相關故事群,雖然是達瑞斯(Dares)依據想像中的著作而寫成的,但是這本書卻被相當多的故事引用,使人發現到特洛伊。傑弗瑞的《諸王史》與其說是真實的歷史,不如說是虛構的故事。不過我們也沒必要因此而指責他欺騙了我們。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在這裏找到後世廣為採用的一種文學形式在初期的一個例子。想必傑弗瑞本人也沒預料這個結果會在後世擁有其歷史性的重要性吧。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不過從其他作品的特性來看,可以看出傑弗瑞在記述時有偏離史實、偏向虛構的傾向。在這個時代,既欠缺具體的歷史證據以及講求證據的理論,又有亨丁頓的亨利(Henry of Huntingdon)誤把《諸王史》視做具有可信力的史書,造成長久以來的誤會。所以在這個時代,多數的歷史作家都無法清楚區分事實與幻想。其實也可以說傑弗瑞是有區分的,只是比起大多數同時代的人,他少了一點慎重。

  不過,這並不代表傑弗瑞是完全靠一己的想像力來寫作的。雖然他筆下有完全無中生有的歷史,但是就像他編廷的故事會摻雜著事實一樣,而且他已經有儘量寫得含蓄些,所以一直到十八世紀為止,人們都相信細部暫且不論,但他所寫下的結果大致上都是正確的。就像傑弗瑞描述的亞瑟不合乎史實一樣,他所寫下的其它部份也有這個現象。像是把特洛伊的布魯托當成布里吞族與其王國創始者、倫敦的地名源自於路德(Lud)之名、在莎士比亞筆下成名的李爾王靠著布里吞一名貴族的叛變,從三次企圖侵略不列顛的凱撒手中取得最後勝利——這些全都是利用奇想天外的記憶力與固有名詞編造出來的,是傑弗瑞超凡想像力下的產物。在這些故事中,偶爾才能看到一點歷史的側面。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雖然有卡拉塔庫斯(Caratacus)登場,但是卻沒有出現寶蒂希亞(Boadicea)。對布里吞人アエディウス的控訴是歷史性的事實,在亞瑟時代之後的記述中也有史實存在。關於羅馬軍撤退後的時代,傑弗瑞是以當時公認是史實的內尼厄斯著作《不列顛史》為依據,從一開始就是採用這本書中的亞瑟事蹟。此外,檢視其他的細處,可以明白到他對許多威爾斯傳承相當熟悉。比方說亞瑟之父烏瑟(Uther)這個名字,可能就是他在誤解下把「恐怖的亞瑟」(Arthur mab uthr)解讀成「烏瑟之子亞瑟」(Arthur mac uther)的結果。亞瑟所擁有的武器,也是源自於形形色色這類的威爾斯故事。以艾克斯卡利伯(Excalibur)而為人所知的寶劍卡利伯努斯(Caliburnus),與威爾斯故事中的卡雷德夫爾夫(Caledfwlch)是同一存在。名槍倫(Ron)與倫戈米尼亞德(Rhongomyniad)是相同的。它們都在「庫赫夫與歐雯」中以亞瑟的武器登場。他所持有的盾,名字與他的船名混在一起。也就是說,在詩歌《安聞的戰利品》中的普瑞德文(Pridwen)是船,但是在傑弗瑞的記述中,它以盾的面貌登場。

  1. 布魯托:Brutus,約西元前85—前42。暗殺凱撒者之一。後為安東尼和屋大維所敗,自戕而死。
  2. 原譯注:中世紀的英國對荷馬史詩幾乎一無所知,他們對特洛伊的了解,多半是源自於達瑞斯‧夫利基烏斯(Dares Phrygius)與迪克提斯‧克雷典希斯(Dictys Cretensis)的作品,或者是基於這二人說法的翻案故事。
  3. 卡拉塔庫斯:Caratacus。不列顛特里諾文特部族國王,西元43-50年抵抗羅馬軍隊的入侵,失敗後被捕。
  4. 寶蒂希亞:Boadicea。古不列顛伊凱尼人(在今諾福克和索夫克境內)國王普拉蘇塔古斯(Prasutagus) 的王后。西元60年丈夫死後,羅馬人趁機吞併伊凱尼王國,暴虐對待居民。寶蒂希亞集大軍反抗,焚毀卡姆羅敦諾姆的羅馬殖民地,奪取倫迪尼烏姆、維魯拉米翁,殺死至少七萬羅馬人。後被保利烏斯擊敗,服毒自殺。

梅林預言的名聲 亞瑟王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