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的登場
  要尋求這個答案,就必須再把時間推移三百年。可能與濟達斯同樣是威爾斯人僧侶的內尼厄斯[1],大約在八二九年寫了一本《不列顛史》。這時距離貝當山之戰已經有三百年了。他在與濟達斯幾乎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工作。內尼厄斯和濟達斯那種「不為世俗所容的道德家」(《馬太福音》3‧3)不同,隸屬於一個與愛爾蘭全境及西歐有許多接觸的文化團體。被他所寫的『歷史』拿來當做對象的宮廷,是由梅文‧威瑞奇(Merfyn Vrych)所建立的強大王朝。威爾斯人甚至以這個人物為寄托,寄望能夠奪回失去的土地,因此對過去萌生了新的關注。因為根據當時的人的想法,過去會以各式各樣的形式映射出未來。也就是說,他們認為過去曾經有過的勝利等於是未來勝利的前兆。

    天風輪轉,自行其道
    時移勢易,潮來潮往
    歲月流逝,萬物更生

  因此內尼厄斯將他所知道的一切過往記錄收集了起來,完全不顧及它們之間的次序與關聯。他在下述的序文中承認了這件事。

  艾渥杜古斯(Elvodugus)的不肖弟子內尼厄斯,筆錄下數篇反駁不列顛族愚行(他們因此而被責難)的斷簡殘篇。理由是因為他們的學者們不具備任何與不列顛島相關的知識,沒有用書本的形式留下任何記載。但是我在下述書籍中收集了所有可知的事項。這些書籍有羅馬史記,希羅尼摩斯[1]、歐瑟伯[2]、伊西多爾[3]、普洛斯佩[4]等聖職者的年代記,愛爾蘭與撒克遜人的史記,以及我們古老的傳承。

  在第五十六章中,有著關於亞瑟戰歷的唯一歷史記述。

  在當時的不列顛,撒克遜人的數量增加,日漸強大。但是在亨吉斯特(Hengist)死後,他兒子離開不列顛北部前往肯特(Kent)王國,肯特諸王跟隨他而行動。

  當時,亞瑟與不列顛人的諸王一起挺身面對他們,不過亞瑟本身並不是王,而是居於戰鬥隊長的地位。最初的戰役發生在被喚做格雷因[5]的河流河口處。第二、三、四、五場戰役在利努依斯[6]地區一條名叫杜布格拉斯[7]的河流沿岸展開。第六場戰役在巴薩斯[8]河。第七場戰役在柯林頓森林[9]。第八場戰役在魁尼恩堡[10],亞瑟就是在這裏高舉起永遠的處女聖母瑪利亞的肖像畫趕走了異教徒們,在主耶穌基督與聖母瑪利亞的保祐下,殺了許多他們的人。第九場戰役發生在列基恩市[11]。在第十場戰役中,亞瑟在崔布魯伊特[12]河岸作戰。第十一場戰役發生在阿格涅得[13]山。第十二場戰役發生在貝當山,亞瑟在這裏發動一次攻擊就死了九百六十人。沒算上別人,光靠亞瑟自己就打倒了這些數量的敵人。他在所有戰役中都得勝。另一方面,敵軍在連連戰敗之際,向澤曼尼亞[14]求助,結果造成他們數量大增,來自澤曼尼亞的諸王支配了不列顛的人們。

  如果內尼厄斯的記述是可信的,那麼貝當山的勝利者,就是這位在這裏得到他最高戰果的老練軍人。根據他的記述,這一連串的戰役是結束在貝當山,這點與濟達斯所述一致。因為根據濟達斯的記述,在這之後持續了一段不短的和平時期。不過,內尼厄斯所記述的其它事,就完全是些見所未見的事了。除了他之外,完全沒有其它人詳述過其它十一場戰役的事。所以後世的歷史學家在採用這些戰役的資料時,幾乎全都是以內尼厄斯的說法做為基準。也就是說,完全沒有辦法查證他的說法可信度有多高。相信就是真的、不相信就是假的。我們對於他的說法,是處於只有這兩種選擇的困難立場。但不幸中的大幸是,還是有一些可顯示事態是如何演變成這樣的理論存在。我們先要面對一個事實:在這些事件已過去多年後,他才執筆寫下這些事的事實──就如同我們現在對伊麗莎白一世的了解,其實多半是在一九二○年代時才首次由人寫出的一樣。說得極端點,如果沒有這些著作,我們可能根本不知道這位女王確實曾經存在過──所以,如果這不是內尼厄斯自己的創作,就一定是從某個地方取得的情報。關於這點,在他的序文中就可以找到線索。總之關於亞瑟來源的唯一頭緒,不過是「我們古老的傳承」罷了。還有,與亞瑟有所關聯的後續『歷史』,似乎是採用自描述英格蘭北部歷史的一批筆記,而且它們被當做是「傳承」的一部份。但是,這些靠口耳相傳承繼下來的東西,卻正與記述亞瑟事蹟的相關文體,也就是威爾斯詩的文體很接近。這些詩在久經訓練的凱爾特吟唱詩人[14]的吟唱下,與其說是抒情詩,不如說是更接近英雄傳說的歷史故事。很接近內尼厄斯所列舉的戰役一覽的詩,目前有二、三篇流傳了下來。就像下述吟唱著卡德瓦朗[15]之戰的詩一樣,說不定也曾經有簡潔地描述著亞瑟各戰役的相關詩歌存在過。

    有名的卡德瓦朗陣地
    位於狄戈(Digoll)山的高地,
    在長達七個月的戰鬥中,每天開戰七次。

    卡德瓦朗陣地位於賽文(Severn)[14]
    在狄根(Dygen)河對岸
    有個熱血沸騰的梅根[15]

  就像這樣一一列舉著人名與地名,最後以「為了親愛的不列顛,發生過十四場大戰與六十場戰役」做結。

  1. 內尼厄斯:Nennius。威爾斯作家,著名的《不列顛史》(Historia Britonum]作者。這部史書以神話手法描寫不列顛人的起源、羅馬佔領時期和撒克遜人殖民情況,最後記述亞瑟王的12次勝利。
  2. 希羅尼摩斯:Hieronymus。就是聖哲羅姆(Jerome, St,約342-420]。原名優西比烏斯‧希羅尼摩斯。基督教苦行者和學者,生於達爾馬提亞的斯特里敦。任37代教宗達馬蘇斯一世(St. Damasus,366-384年在位]的秘書。是首次將聖經從希伯來文譯成拉丁文的人。四大拉丁博士之一。紀念他的宗教節日為9月30日。
  3. 歐瑟伯:Eusebius。第31代教宗。309年在位。在位不足一年。在位時因背教論戰而導致教會瀕臨分裂。
  4. 伊西多爾:Isidorus。塞維爾的聖伊西多爾(Isidore of Seville, St,約560-636)。西班牙教士。約西元600年任塞維爾大主教。他是一位教會博士與多產作家,最有影響的著作是百科全書《語源論》(Etymologiae,Etymologiae sive Origines,Etymologies),流傳達數世記,據說各種手抄本超過一千種以上。卒於塞維爾。1598年追封為聖徒,宗教節日為4月4日。
  5. 普洛斯佩:Prosper
  6. 格雷因:Glein
  7. 利努依斯:Linnuis
  8. 杜布格拉斯:Dubglas
  9. 巴薩斯:Bassas
  10. 柯林頓森林:Silva Celidonis→forest of Celidon
  11. 魁尼恩堡:the fort of Guinnion
  12. 列基恩市:urbs Legionis→Legions
  13. 崔布魯伊特:Tribruit
  14. 阿格涅得:Agned
  15. 澤曼尼亞:Germania,古德國人。
  16. 吟唱詩人:bard。吟唱詩人在古凱爾特時,最初是從德魯伊分工出來的,定義與現代的詩人不同,更接近史官。他們主要負責記憶國家法律、宗教教義、王族家譜、英雄史蹟等事,用韻文歌的方式一代代傳承下去。他們的詩歌被認為具有言靈之力。
    吟唱詩人這個職業,在日後還有更細的分工。
  17. 卡德瓦朗:Gadwallawn
  18. 塞文河:Severn。威爾斯東南部和英格蘭西部河流。全長354公里。以塞文河潮聞名,潮水浪高約2公尺
  19. 梅根:Meigen



貝當山之戰 無視亞瑟的濟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