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達斯與內尼厄斯的立場
  以筆者個人而言,對於這個論點倒是有更進一步的想法。我認為,把亞瑟這個人當成是真實存在於五世紀末或六世紀初的理論,主要是根植於他就是貝當山之戰勝利者的說法。如果把這件事視為內尼厄斯日後才加上去的穿鑿附會,那就非得從其它途徑來尋找亞瑟不可了。我在先前的著作《亞瑟的肖像》中,曾經詳細討論過,有十分的證據可證明,在《科倫巴傳記》中登場的亞瑟,才是這個英雄的原型。他出現的時代古老到足以在《高德汀》中被提及,雖然一般認為他的名字是源自於普通拉丁文型的Artorius,但初期出現的所有名字都是來自於愛爾蘭文獻。達利亞達王國(Darliada)是愛爾蘭系的植民地。在六、七世紀時可能有亞瑟這個人物存在過的南威爾斯的戴飛德王國(Dyfed),起源也是愛爾蘭系。此外還有另外兩個亞瑟的名字出現在愛爾蘭文獻中。相對的,在原本的威爾斯傳承中,則未曾有一個亞瑟出現過。

  在這個情況下,內尼厄斯的解說,恐怕就是為了配合時代的政治性,以文獻為主,再創造出來的東西。他在北方的歷史文獻中找出亞瑟,以亞瑟參加過十二場戰役的傳承做為開頭,創造出鼓舞同時代人們勇氣的新英雄形像(我們可以在日後的亞瑟王羅曼文學中,再次目睹到這個過程)。他自作主張把貝當山的勝利歸功亞瑟,就這樣把亞瑟定位到接續在安普洛修斯‧奧勒里安努斯(Ambrosius Aurelianus)
之後的時代。正因為不承認內尼厄斯的記述,也許反而會使得這場戰役在其他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除此之外,我們也沒有任何證據了。濟達斯之所以會記錄下這些,似乎主要是因為他居住在相同的地域,所以他把這場戰爭當做來自薩克遜人的壓力之所以會減輕的原因。但是關於這點,也可以有另一種解釋,薩克遜人的侵略之所以會中輟,其實是因為他們的侵略已經到達西部和北部的高地,被自然天險給擋下了。這裏要再次注意一個問題,是要把濟達斯和內尼厄斯的記述照單全收呢?還是從側面把文化狀況等都考慮進去,以更廣闊的視野來分析它們?以濟達斯的情況來說,要注意到他的偏見;以內尼厄斯的情況來說,要注意到他執筆當時威爾斯的環境才行。總而言之,在他們的記述中,完全找不到他們曾經試著不帶偏見,純粹寫出事實的痕跡。對他們而言,會寫下這段歷史,是因為他們各有目的。



《坎布瑞年代記》與《科倫巴傳》 威爾斯的英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