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昧的人物像 | ![]() |
在歷史上的亞瑟只不過是個模糊不清的存在,而出現在初期威爾斯文學中的亞瑟,也未曾擁有更多具體形象。理由之一,是因為現存的威爾斯詩歌只留下一些斷簡殘篇。在它們中的亞瑟,就算做為純粹的詩歌英雄,他出現的次數也少到令人不耐。因此存在於過去的歷史種子,是如何編入最初的傳說中,就成為一個無解之謎,留存到現在。 因此我們只能從現存的威爾斯吟唱詩人(bard)作品來推斷,只能了解到原本應該有著數量相當的故事。內尼厄斯所描述的十二場戰役,是亞瑟被推測為真實人物的主因。不過在《不列顛史》的最後,一篇名為《奇譚》的附錄,他也有描述到一些傳說中的亞瑟。在這些敘述中,有兩則把亞瑟與地名連結在一起。根據內尼厄斯所述,相傳在布雷克諾克郡[1]的貝爾特地區的卡恩卡巴(Carn Cabal),亞瑟在打死野豬卓伊特(Troit)時,在石上留下了獵犬卡巴(Cabal)的腳印。這個故事一般被喚做《馬比諾吉昂》[2]。這個故事後來在十二世紀威爾斯語的羅曼文學集成中,再次登場,成為「庫赫夫與歐雯」[3]相關故事的主線之一。在這個故事中,亞瑟王和他的同伴,追捕一隻叫杜魯夫卓伊特的不可思議野豬。而這個獵豬的故事,確實是初期的亞瑟王故事之一。 在《奇譚》的其它部份,內尼厄斯有提及亞瑟一個兒子的墳墓的事,這位亞瑟之子無法肯定是叫爾莫(Amr)還是叫爾尼亞(Anir)。這個墓位於赫里福郡[4]的爾辛格地區,據說不管是任何人想測量這個墓的大小,或者不管測量多少次,都不會測出兩次相同的結果。根據內尼厄斯的說法,爾莫是被他的父親亞瑟殺死的,這個事件中的亞瑟,與我們一般認知中的亞瑟,可以說是背道而馳的。一般說來,在我們的認知中,亞瑟被當做是騎士道的楷模。不過,這個認知是受到後世英法作家的影響而造成,威爾斯人本身的想法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在十二世紀的威爾斯聖人傳紀中,也一樣被認為有這種不常見的傾向。就像騎士道的羅曼文學其實反映的是當時的時代一樣,這個威爾斯的傳說,也是以比較生硬的方式,硬把當時人的道德行為套到亞瑟身上。只是,這其中也有故意與聖人比較、對亞瑟做出不當處理,結果就造成了使亞瑟性格扭曲的故事。因為這個原因,這些聖人傳紀作者的態度,未必就一定能代表同時代人們對亞瑟的觀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