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昧的人物像
  在歷史上的亞瑟只不過是個模糊不清的存在,而出現在初期威爾斯文學中的亞瑟,也未曾擁有更多具體形象。理由之一,是因為現存的威爾斯詩歌只留下一些斷簡殘篇。在它們中的亞瑟,就算做為純粹的詩歌英雄,他出現的次數也少到令人不耐。因此存在於過去的歷史種子,是如何編入最初的傳說中,就成為一個無解之謎,留存到現在。

  因此我們只能從現存的威爾斯吟唱詩人(bard)作品來推斷,只能了解到原本應該有著數量相當的故事。內尼厄斯所描述的十二場戰役,是亞瑟被推測為真實人物的主因。不過在《不列顛史》的最後,一篇名為《奇譚》的附錄,他也有描述到一些傳說中的亞瑟。在這些敘述中,有兩則把亞瑟與地名連結在一起。根據內尼厄斯所述,相傳在布雷克諾克郡[1]的貝爾特地區的卡恩卡巴(Carn Cabal),亞瑟在打死野豬卓伊特(Troit)時,在石上留下了獵犬卡巴(Cabal)的腳印。這個故事一般被喚做《馬比諾吉昂》[2]。這個故事後來在十二世紀威爾斯語的羅曼文學集成中,再次登場,成為「庫赫夫與歐雯」[3]相關故事的主線之一。在這個故事中,亞瑟王和他的同伴,追捕一隻叫杜魯夫卓伊特的不可思議野豬。而這個獵豬的故事,確實是初期的亞瑟王故事之一。

  在《奇譚》的其它部份,內尼厄斯有提及亞瑟一個兒子的墳墓的事,這位亞瑟之子無法肯定是叫爾莫(Amr)還是叫爾尼亞(Anir)。這個墓位於赫里福郡[4]的爾辛格地區,據說不管是任何人想測量這個墓的大小,或者不管測量多少次,都不會測出兩次相同的結果。根據內尼厄斯的說法,爾莫是被他的父親亞瑟殺死的,這個事件中的亞瑟,與我們一般認知中的亞瑟,可以說是背道而馳的。一般說來,在我們的認知中,亞瑟被當做是騎士道的楷模。不過,這個認知是受到後世英法作家的影響而造成,威爾斯人本身的想法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在十二世紀的威爾斯聖人傳紀中,也一樣被認為有這種不常見的傾向。就像騎士道的羅曼文學其實反映的是當時的時代一樣,這個威爾斯的傳說,也是以比較生硬的方式,硬把當時人的道德行為套到亞瑟身上。只是,這其中也有故意與聖人比較、對亞瑟做出不當處理,結果就造成了使亞瑟性格扭曲的故事。因為這個原因,這些聖人傳紀作者的態度,未必就一定能代表同時代人們對亞瑟的觀感。   

  1. 布雷克諾克郡:Breconshire。英國威爾斯東南部舊郡,現畫歸Powys郡,一半以上為1957年建立的Brecon Beacons國家公園。
  2. 馬比諾吉昂:The Mabinogion。威爾斯的中世紀民間故事集。是由牛津大學的藏書,十四世紀的《亨吉斯特的紅皮書》(the Red Book of Hergest),在一八四九年時譯成的三本英文書。其中共有十二個故事。前十一個故事分成三組。第十二個故事是另外由《塔里辛集》中取來的。

    1. Pwyll Prince of Dyved
    2. Branwen the Daughter of Llyr
    3. Manawyddan the Son of Llyr
    4. Math the Son of Mathonwy

    5. Maxen's Dream
    6. Lludd and Llevelys

    7. Kilhwch and Olwen
    8. Rhonabwy's Dream
    9. Lady of the Fountain
    10. Peredur
    11. Geraint

    12. Taliesin

    所謂的「馬比諾吉」,原本是由吟唱詩人(bard)代代傳唱下來的。接受過嚴苛訓練的詩人,最後會被編入「馬比諾格」這個社會階層,也才允許他們吟唱歷史故事類的「馬比諾吉」。而將這十二個故事譯成英文的蓋斯特夫人,把「馬比諾吉」複數化,變成「馬比諾吉昂」。不過「馬比諾吉」原本就具有複數的意思,在歷史上並不曾存在過「馬比諾吉昂」這個字眼。事實上,在這十二篇故事中,只有頭四個,才是真正被歸類在「馬比諾吉」的詩篇。剩下八個是蓋斯特夫人自行選出補足的故事,所以這個合集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馬比諾吉」。最後在無可奈何之下,只好把「馬比諾吉」這個字再複數化,變成「馬比諾吉昂」,並以這個名字出版。
    在這十二個故事中,第一組是真正的「馬比諾吉」。第二組被歸類在羅馬統治不列顛時期的故事;也有一說,它們是「馬比諾吉」過渡到「亞瑟王傳說」時的故事。第三組是「亞瑟王傳奇」。第四組的主角一般認為是與亞瑟王同時期的、真實存在過的吟唱詩人,後來被吸收到亞瑟王傳說群的作品。
  3. 庫赫夫與歐雯:Culhwch and Olwen。庫赫夫與亞瑟的親屬關係,請參照下圖。

  4. 赫里福郡:英格蘭西部舊郡,首府 Hereford。



1章 威爾斯的英雄象徵 傳說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