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 こ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更新がないため表示されています。
ホームページを更新後24時間以内に表示されなくなります。
不列塔尼人扮演的角色 | ![]() |
凱爾特的故事、法語的羅曼文學、還有義大利的雕刻,能夠把這三者毫無排斥地結合在一起的要素,就是不列塔尼人。不列塔尼人是凱爾特系的民族,活動範圍不僅限於法國,與歐陸全土都有許多接觸。根據記錄上所顯示的,他們的足跡遍及各地,在當時除了法國之外,也有出沒在威爾斯。我認為就是他們把這些故事散播開來的。這樣解釋的話,就可以解釋威爾斯的原典與法語版本之間的奇妙矛盾了。只是,這個說法仍然留有一個致命傷。那就是,完全沒有用不列塔尼文字記載下這些傳說的痕跡。 雖說如此,我們也不必心虛。因為在威爾斯,大部份的傳說是記錄在吟唱詩人的記憶中,在宴席中唱述的。同樣的,不列塔尼人應該也擁有屬於自己的吟唱詩人。也許故事是源自於與威爾斯傳說相同的東西,為了尋找聽眾而出國,來到法國。在好幾個羅曼文學中以作者、或是敘事者身份現身的神秘人物,樂師布理西斯(Master Blihis),說不定就是這樣一個旅行詩人。其實倒也有一個可以把他和威爾斯聯繫在一起的證據。為了對抗教會與宮廷中人所用的拉丁語,這些作家及吟唱詩人執著於用本國語來述說這些故事,也就是新興的法語。 簡而言之,以上就是主張法語羅曼文學不列塔尼起源說的中心。雖然是些微不足道的小證據,但是仍然是足以當證據的證據。比方說,在里沃的艾爾雷德寫作「亞瑟相關傳說」的修道院附近的約克夏,在一○九六年時,是第一次十字軍途經的地方,在莫德那大聖堂的彫刻鄰近的北義大利,也留有不列塔尼人曾經待在那裏的證據。出現在法語羅曼文學中的名稱,可以看出有重譯過的痕跡,比起威爾斯語、更接近不列塔尼語。從為數眾多的例子中,舉一個來看,三題詩的(Owein ap Urien),在法語中以Yvain登場,在不列塔尼語以Ivan登場。不列塔尼人更加熟悉法國人的喜好,並巧妙地滿足他們的要求。另一方面,威爾斯人對這些故事更加熟悉,但是不擅長把它們用親切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不列塔尼人在知性上並不落人後。活躍在這個時代的不列塔尼人,有皮耶‧阿貝拉(Pierre Abélard)和另一位哲學家伯納‧沙特爾(Bernard de chartres)。 另一方面,一直到諾曼法國人(居住在諾曼地地區,法國化的北方民族)的時代為止,我們對威爾斯與他國間的有什麼程度的交流,幾乎是一無所知的。沒有受到諾曼人影響的地區的證據,除了莫德那的浮彫之外,別無其它。就連這個浮彫本身,說不定也是週遊列國的北方法國工匠的作品。關於這個問題,是找不到肯定的答案的。把威爾斯故事翻譯成法文的初期抄本,如果有流傳個兩三本下來的話,說不定就足以填上《馬比諾吉昂》與格雷迪安‧德‧特洛華(Chrétian de Troyes,十二世紀法國詩人)之間的空白了。另外,旅行藝人與週遊列國的吟遊詩人(minstrel)們即使是法國人,也被視為不列塔尼人。可以確定的是,法語羅曼文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凱爾特。不過有許多細小的部份在翻譯或傳播的過程中,被加油添醋、或是被變更。 亞瑟從現實世界轉移到羅曼文學的期間,是一段漫長而複雜的時間。威爾斯的吟唱詩人(bard)將他尊為英雄,把他的傳說經過巧妙的潤色與添加。接著他的故事被吟唱詩人從威爾斯傳到居住在不列塔尼、同為凱爾特人的同伴那裏。一直到十二世紀初時,亞瑟王傳說已經成為那裏最受歡迎的故事,在來回於各城市間的旅行藝人及吟遊詩人的傳播下廣為人知。在這個情況下,法國的詩人也熱心地加入新素材,今日我們所熟知亞瑟王傳說黎明期的文章,就是這樣誕生的。
| ||||
![]() | ![]() |